金榜高悬姓字真,分明折得一枝春。蓬瀛乍接神仙侣,江海回思耕钓人。
九万抟扶排羽翼,十年辛苦涉风尘。升平时节逢公道,不觉龙门是嶮津。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袁皓的作品,名为《及第后作》。及第,是指考生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,袁皓写的是自己的经历感受。袁皓生活在唐晚期,在唐懿宗咸通年间科举入仕,曾经担任过刺史、集贤殿图书使等职。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,后人提到他的时候,往往和《及第后作》有关。
现代人把考公上榜称为“上岸”,言下之意就是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。古人虽然不用这个词,但心情是相似的。整首诗以袁皓的视角进行描写,让人们快速走入诗人创造的情境。在唐代,科举成绩采用张榜公布的方式通知,这就是放榜。放榜这一天,人们都会前往礼部贡院,看看谁能上榜。场面非常热闹,熙熙攘攘、摩肩接踵。以至于袁皓看榜的时候,需要反复确认榜单上是否有他的姓名。看到榜上有名,袁皓吐出一口长气,心情不再忐忑紧张。他知道自己终于“上岸”,折到了一枝春色。
“一枝春”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关系呢?原来,由礼部负责的科举在春天举行,又称为春闱。袁皓用折取一枝春色形容他榜上有名,不必空手而回。同时,还能表达出他的喜悦心情,春色最美,他的心情更美。美到什么程度,就像从凡人变成了神仙。这个比喻有点儿夸张,不过细品之后就觉得特别能够代表袁皓以及上榜考生的心情。
“蓬瀛”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和瀛洲,仙人都要欢迎上榜的考生,他们已经与普通人有了身份差异。回想寒窗苦读的场景,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。没有上榜的时候,他就是普通人,生活清贫、羁旅漂泊。上榜之后,他的人生将会发生巨变,有了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。
读到这里,不要觉得袁皓思想功利,不够淡泊超然。站在他的角度想一下,一飞冲天成为天之骄子,当然会激动兴奋。如果这个时候还说向往严子陵江边钓鱼,就显得不够真诚了。
袁皓引用庄子《逍遥游》中的典故,形容他的兴奋心情。大鹏鸟扶摇直上九万里,上榜后就登上了青云之路。取得了好成绩,没有辜负十几年的辛苦付出。往昔的艰苦心酸,在这一刻都化成了虚无。再也不用饱受煎熬,他看到了奋斗方向。引用名人名言,显露他的壮志豪情。
他觉得科举考试是公平公正的,像他这样没有背景的人,可以凭实力上榜。鲤鱼跃龙门之后,回望来时路,忽然发现曾经无比险峻的龙门,也变得平坦了很多。看似不可能逾越的高度,并非无法挑战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